村网通总站 龙头村 346143.nync.com 欢迎您!
千年传承,澄江古村
澄溪河由北向南,穿过环形山,绕过一处坐落在山间盆地的小村,最终汇入梅江。
这处小村庄便是葛坳乡澄江村。澄江村坐西向东,依山而建,村前的七八座小山连成一线,如同天然的巨大照壁。后龙山自南向北延伸,在距村子一侧二三百米处与村前小山相连,在村子周围形成了一个近乎闭合的数百米高的环形山。澄江村四季如春,千岩竞秀,河水浸润着这片“世外桃源”,带来了百顷良田,也孕育了古村悠久的历史文化。
澄江村首建于后唐,次建于北宋仁宗时期,兴于宋元明清四朝数百年间。澄江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水古村。其村围设东、西、南、北三门的门额铭石收藏,其中“北门”题名落款是宋末的文天祥。澄江村村落肌理保存较为完好,有明、清时期的客家祠堂24座,一栋栋古民居组成几大建筑群,井然有序地分布在村中的“井”字形古巷两旁,古亭、古桥、古庙、古井等古迹分布在村子各个角落。
澄江村始建于后唐930年前后,距今1080年。谭氏先祖谭全播早年受封为虔州(今赣州)防御使,死后,其子谭文谟袭父爵续在赣州为官。谭文谟岳父刘江东拜进堪舆祖师杨筠松门下为徒,文谟归隐后,约于公元930年刘江东为其卜居选址布局在今澄江开基建村。
谭氏一族代代有人继习堪舆术,除为人扦葬外还常有外人求教,但因祖传之规而不予授教。直到第十八代裔孙谭举宽时,已近元朝末年。谭举宽虽学得一身天象堪舆及卜巫之精华,但由于世局不稳致并未外出发展,而隐于澄江潜修。
谭举宽年老时,常因儿子未能继承志趣学习堪輿术,孙辈年纪尚幼,担心此术失传。恰好他表侄婿刘基前来求教,谭举宽心想,刘基虽为外人但亦为其表侄的女婿,虽为姻亲的晚辈,但也可论为亲人。谭举宽又见刘基之长相骨架贵气甚重,且个性颇为隐重谈吐也颇有内涵,于是他将祖传的堪舆功夫传予刘基,成就了一代帝师。
据《于都县志》记载,关于文天祥的“北门”题字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。远在几百年前的宋朝某年冬夜,大雪纷飞,天寒地冻。在澄江村谭氏祠堂门外,昏倒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。村中乐善好施的财主谭光道路过,见那少年头上环绕祥光,认为此人不凡,赶紧救起。待少年醒后,细问来历,方知此少年叫做文天祥,年仅十二岁,庐陵富田(即今江西吉安)人,为寻找因屡试不中功名而背井离乡的父亲,辞别母亲独自踏上了艰难困苦的路程,一路打听,一路乞讨至此。
谭文景听后,拉着文天祥来见正在私塾讲课的先生文革斋。文革斋正是文天祥之父,父子相见,悲喜交加。后来谭文景收留了文天祥,让他一边放牛,一边伴三个儿子读书。文天祥劳动勤快,又聪明好学,三年后,文天祥与谭家的三儿子谭广清一起参加县试,分别以第一、第三名考中秀才。德佑年间,文天祥中状元,后放任赣州知府。为了报答澄江村乡亲父老的知遇之恩,亲临澄江致谢,并在这个小村里筑了方圆两百米的城墙,还修了东南西北四大城门,建成谭氏小城,并在城门上亲笔题词,为谭氏始修族谱撰写序言。
澄江建村以来,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口和村庄规模不断扩大,古代建筑也越来越多,形成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,总面积达6400多平方米。
循着用鹅卵石铺过的古巷,大大小小的祠堂坐落在澄江村各处,展示着各自的风味,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
当头排在最前的一座祠堂,门牌上写着“中宪第”。“中宪第”是澄江村人纪念和祭祀先祖谭文景的祠堂,其意为官至大夫的宅子,以示光宗耀祖之意,可见客家人敬祖的传统。古祠内饰的精致雕刻,精湛的壁画,门柱槛联,历历可见。
站在高处发现,澄江村客家民居以谭氏宗祠及其周边各房的20来个祠堂群为中心,前后排列有序,左右相连,中间有石阶巷道相隔,前面有石编庭院连通,形成井字形结构,错落地分布在山腰上。每家每户的房子周围都有一条排水沟,纵横交错,途经数口用于净化污水和消防的池塘,沿着沟渠流经田地一路往下,汇聚澄溪河里。
建村以来,由于澄江村族人富甲一方,纷纷建祠立坊,纪念、祭祀祖先。除古祠堂外,村中还有很多文物古迹:有古寺庙、古民居、古茶亭、古石雕、古器皿,还建有进士第、建于宋代的梅花形三口古井、大理石狮等。离村庄200多米的东南方,还有一个建于宋代、占地约10000平方米的古老的澄江圩。
行走在这么一座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村,很容易会让你产生对“时间”概念的模糊感,进而感慨生命的短促易逝。如今,当年乐善好施的财主谭家的祖宗祠堂依旧挺立在村里。端庄典雅的古式设计流露出典型的明清风格,也是现如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。
澄江村现有保存完整的古祠堂24座,古民居上百栋,古寺庙三座,集市一处,古戏台一座,进士第一座,古井三口,是于都县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村落之一。为保护古文化不被破坏,澄江村专门成立了“古建筑群管委会”。每年组织村民在清明节进行祭祀活动,借村民齐集的时机,商讨对古祠堂的维修保护方案以及对环境卫生的处理整治方法。
针对后龙山的植被保护,澄江村规定不得进行砍柴、割草、放牛、建坟等破坏性行为,并聘请护林员对村庄的山林进行保护。目前后龙山生态环境保护到位,为打造绿色文明村落起着关键作用。对河道管理,该村聘请专门的清洁公司对河道进行定期清理,改善了之前河道脏、乱、差的现象,维护了水源卫生安全。为整治环境,村民自觉将“门前三包”落实到位,并雇有垃圾清洁员将垃圾集中运送处理。